用户名: 密 码: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邵荣喜所长简介
产品营销网络大全
联系我们的方式
部门职能介绍
员工风采
骨病常识
党团建设之窗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邵荣喜所长简介
产品营销网络大全
联系我们的方式
部门职能介绍
员工风采
骨病常识
党团建设之窗
 
    资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连接
首页关于我们骨病常识
     
 
颈部常见病
1、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早期的局限于内部的退行性病变或间盘的裂痕引起颈背肌肉的感应性疼痛,使颈部某些肌肉、韧带、关节囊,神经受到牵拉或压迫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上述软组织改变占颈椎病的40%,某些慢性患者,头部转动可产生异响,头向痛侧倾斜时,肌肉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颈生理弯曲变直,软组织附着点处有明显压痛。主要表现为颈与肩背疼痛,活动受限,症状反复发作时间长。贴敷选位:百劳穴,新设穴之间。取穴方法:百劳:正坐微低头,于大椎穴旁开1寸再直上二寸取穴。新设:于风池穴直下,颈后发际下1.5寸,约当第四颈椎横突端取穴。
2、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
    主要是由椎动脉狭窄所引起,分两个原因,1、内因为椎动脉硬化;2、外因为骨与软组织刺激压迫引起。本型的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性的头痛,以头枕部,头顶部为主,也可放射到颈部,大多表现,发作性胀痛,伴有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的头晕,有的出现耳鸣眼花等症状,属发作短期可恢复,少数人转动头部可出现肢体,突然失去支持力而猝倒,但倒地时头脑清楚。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因颈椎退性病变,不稳或周围软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两侧,交感神经链或灰交通支所致,临床症状大多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似并出现五官、心脏、胃肠、精神方面症状,如心律紊乱,血压波动,暧气频频,精神恍惚,烦躁等症状。治疗二型一致选位:贴敷选位:双百劳穴双新设穴之间。
3、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颈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的突出增生等退变因素压迫刺激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或功能障碍。多见中老年人,男多于女,体劳者居多,发病部位以下颈椎5-7颈椎为多。主要临床表现:引起颈枕部或颈肩部一阵阵或持续不断的隐痛,剧痛、麻木,并沿着受影响的神经根走行方向串射到该神经沿线分布的地方,也可出现放射剧痛并麻木感疼痛呈烧灼或刀割样过电感,咳嗽打喷嚏,用力时加重,上肢酸沉酸痛无力,症状夜间加重。贴敷选位:大椎穴和大椎上下取穴。大椎穴取穴方法: 俯伏或正坐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4、脊髓性颈椎病
    本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后髓核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原因引起椎管狭窄,使脊髓造成直接压迫。由此引起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等肢体功能障碍。主要临床症状,早期症状多样,有感觉方面的也有运动方面的,该病大多数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由于脊髓受压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多样,一般脊髓受到压迫后下肢出现症状早,上肢出现症状晚。如双下肢麻木,凉冷,疼痛发僵,肌张力增高,行走不稳,有脚踩棉花感,上肢慢慢出现疼痛麻木,可发生一个或几个手指,另外躯干部多有捆绑感(束带感),泌尿、生殖系统也出现障碍。贴敷选位:两新设穴之间。
5、落枕
    又称颈肌扭伤,主要表现颈部急性疼痛,多因睡眠,头颈部姿势不当,受凉,受风等因素引起,常睡眠后出现。一般呈持续性的酸痛,或钻痛性质,头颈活动受限,多呈深弥散,并累及颈、肩、背多位置,但疼痛不低于肘以下。贴敷选位:大椎穴,百劳穴,新设穴,肩井穴等。肩井穴取穴方法:在肩峰上与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周常见病


 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炎症,广义的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任何一部位的炎症。常见病可见以下几种,例如:
1、肱二头肌腱炎、腱鞘炎
    肱骨大结节突出肩峰之外侧方,为肩部最外侧处,肱骨小结节位于喙突尖,喙突尖外侧2.5cm稍下处,肱骨大、小结节间沟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肱二头肌长头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粗隆,在肩关节囊结节间滑液鞘内沿肱骨结节间沟而通过关节腔。短头起自喙突,两肌腹合并止于挠骨粗隆。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肩关节囊内的运动是被动的,即随肱骨头的运动而滑动。如结节间沟先天或后天不光滑,肩关节超常限度活动,肌腱与腱鞘反复磨擦,可引起炎症而产生症状。此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一部分在关节囊内,一部分在肱骨结节间沟,其腱鞘与关节囊相通。任何肩关节的炎症都可以导致腱鞘水肿,充血、细胞浸润,滑膜之绒毛肥厚,肌腱失去光泽变黄粗糙,腱与鞘之间可以出现纤维性粘连,使肌腱滑动发生障碍,甚至不能滑动。另外频繁的肩臂活动肱二头肌腱短头附着处也常易出现劳损炎症命名为肱二头肌腱短头肌腱炎较合适。主要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贴敷选位:肩前穴,取穴方法:在肩前面当肩俞与腋缝前端连线中点处。
2、背部软组织劳损
    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由单纯外伤引起,也可为劳累所致,是引致肩臂痛常见原因。早期病人背部有酸沉感背伸及低头弯腰活动出现疼痛症状,一些人背部有负重感和蚁行感及冷水浇背感,症状会逐渐加重,出现背部持续性疼痛,束胸感或伴胸痛、气短、憋气感,有人感觉心慌胸闷及心前压痛以致误诊为冠心病做心电图则为正常,有的疼痛可向头部放射,低头旋颈致活动加重活动受限或向上肢放射影响上肢活动。临床可在背部软组织病变位上找到明显压痛点,按压这些部位有时疼痛可向头、胸及上肢传射,病变部位肌肉比较僵硬有时可摸到明显压痛的条索物。背部肌筋膜炎又称软组织肌纤维组织炎,风湿性肌筋膜炎,病人主要肩背疼痛,有的病人疼痛向上肢传射或疼痛向颈部传射,可引起头枕部疼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本症多见女性,多有受风着凉史,或受风着凉发作,有的病人疼痛症状较重影响睡眠与生活。检查病人肩背部多大范围疼痛,感觉疼痛较弥散,疼痛遇冷加重,遇热好转。 贴敷选位:肩背压痛点.
3.胛肋骨综合症
    又称肩胛骨脊椎痛综合症,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病变。肩胛骨间(肩胛骨脊柱间)的疼痛,可向半边颈部和同侧手臂放射,本病与肩关节的频繁活动有关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肩关节活动,肩关节的频繁活动,致使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在肩胛骨内上角与内缘的附着处,因反复牵拉和磨擦而发生急慢性损伤。此外肩关节的频繁活动也使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滑膜和肩胛下肌因反复磨擦而产生炎症性渗出、增生、肥厚进而影响肩胛胸壁关节的正常活动,肩部过度负重,不良工作姿势如扭曲肩部重力冲击和压迫等也是本病产生常见原因,病人主要疼痛范围在脊柱与肩胛骨之间,疼痛与抬举上臂有关,贴敷选位: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意喜、膈关穴,取穴方法:附分: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于肩胛脊柱缘取穴。膈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于肩胛脊柱缘取穴,附分与膈关穴之间分别是魄户、膏肓神堂,意喜穴,或选肩胛骨内缘与脊柱之间疼痛处贴敷)
4.三头肌长头腱炎
    肱三头肌长头腱起于盂下结节,抵止于尺骨鹰嘴。肱三头肌起伸展作用,位于臂的后面。劳损受凉等会引起该腱发炎,产生肩或上臂后部疼痛,活动时加重,并在肩关节盂下粗隆处有明显压痛点。贴敷选位:肩贞穴:取穴方法: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一寸取穴.
5.肘
    肱骨外上踝炎(也叫网球肘)肱骨外上踝炎,是肘部常见慢性损伤疾患之一。肱骨外上踝炎是前臂浅层伸肌群总腱的起点,手和前臂反复用力,导致肌腱起点劳损,产生无菌炎症,即肌腱膜痛:另外尚有神经血管束,经肌腱及筋膜穿出,腱膜及筋的炎症,可卡压而产生疼痛。临床表现:肘关节外前方局限性疼痛,向前臂放射。病人主诉,持物无力,偶发剧痛,静息后活动和遇寒冷时加重。PE:病人肱骨外上踝处有激痛点。屈腕和前臂旋前位,伸肘时可诱发疼痛。贴敷选位:曲池穴,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处取穴。(注)单纯网球肘仅局部疼痛而已。
    另:肱骨内上踝炎:是前臂前屈肌总腱的起点,当受到反复劳损时,亦可引起局部炎症疼痛,其性质与外上踝炎同肱骨内上踝处可找到压痛。(也有叫学生肘)贴敷选位:少海穴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陷凹中取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与治疗


    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症状的疾病,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或腰椎髓核突出症。发病率为4%—7%,约占门诊腰腿痛的15%。男性常见,易发生于20—40岁之间,占80%,下腰段突出最常见约占90%以上。
1、腰椎椎管狭窄
    本病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管腔狭窄而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一种病症。主要特点:发病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但骑自行车无影响,腰部后伸受限,下肢麻木疼痛,行走无力。贴敷选位:贴腰阳关穴。取穴方法:俯卧,于后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2、髋关节炎
    因外伤或劳损导致髋关节炎,其疼痛的特征有三点:A、髋部疼痛;B、跛行;C、功能受限。
髋关节炎分四型:
一、闭孔型:多见疼痛沿大腿内侧放射,可引起膝部疼痛,而怀疑是膝关节病;
二、臀型:以臀疼痛为主;
三、股型:髋关节前面腹股沟韧带下方疼痛,沿大腿前面放射致膝部;
四、外侧型:疼痛局限于大腿外侧。
贴敷选位:髋关节局部压痛点处(环跳穴附近)环跳穴:取穴方法:侧卧屈股,大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3、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梨状肌损伤是指,因梨状肌急慢性损伤引起的梨状肌水肿,痉挛、粘连、肥厚等刺激和压迫了坐骨神经及其它骶丛神经。造成自觉患肢无力,,变短,走路跛行,臀部肌肉疼痛,并向同侧下肢后,后外侧放射。身体呈半屈形,痛甚则呈刀割、火灼样。贴敷选位:环跳穴的内侧压痛点处。
4、坐骨神经出口狭窄综合症
    本症是指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软组织病变引起狭窄,卡压或刺激,穿过其间的坐骨神经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常与梨状肌损伤易本症混淆,甚至把坐神经干性受累症状统认为是梨状肌病变所致,实际只占本症的1/10。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是由盆腔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血管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的一个骨性纤维管道。骨外伤慢劳损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按摩过重等因素致其炎性水肿。充血后发生纤维粘连,瘢痕形成,增加了局部组织的内压,缩小了盆腔出口的多数空隙而嵌压其内的坐骨神经,产生酸胀沉痛,或向沿线远端放射痛等症状。贴敷选位:承扶穴。取穴方法:承扶:俯卧,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5、股骨头坏死
    股骨坏死是临床股骨坏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为多种原因所致的结果,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常见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与创伤,激素性坏死,酒精中毒,白蛋白病等。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贴敷选位:腹股沟中点处和臀后环跳穴附近.
6。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性腰痛和腰腿痛)    
    腰部软组织受到急性损伤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与休息,可以后遗慢性劳损,引起损害性疼痛,此时已由损伤转变成一种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损害,有着一系列的病现变化。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的创伤反应及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位于肌肉及附着部位的筋膜、韧带、关节囊等组织,包括无菌性肌筋膜炎,肌纤维炎等。损伤腰痛的症状,早期可能局限,适当的治疗较易痊愈,部分病人可因伤势或症状不完全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久之疼痛可进一步加重,范围随之扩大,并波及背臀腿部。贴敷选位:腰部周围压痛点(相当腰阳关穴附近)
7.隐性脊椎裂
    是指脊椎后弓的两半未能会合而造成骨性缺损称为脊椎裂,脊椎裂是由于胚胎时期,胚叶发育不全所产生的脊椎畸形,最常见发生于腰骶部,其次在颈部,如果只是骨缺陷而无组织从椎前裂口向后膨出称隐性脊椎裂。因其肌肉韧带退变、劳损隐裂可诱发慢性腰痛。贴敷选位:腰骶关节处(相当十七椎穴处)
8.腰椎滑脱
    相邻腰椎间慢性脱位简称腰椎滑脱。多发生在腰4腰5椎体,主要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钝痛,负重或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多下肢放射或麻木感,弯腰活动受限等,贴敷选位:腰阳关、十七椎穴附近.
9.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以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腰、胸、颈椎,致使整个脊柱关节造成骨性强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上行性的脊柱炎,因椎病最终致人于脊柱完全强直,失去正常的椎间活动,好发于青年,男多于女,多有家庭史。目前认为属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晨僵、腰椎呈僵状,夜间疼痛加重,椎旁广泛压痛,重者常因定为屈曲内收位。贴敷选位:两侧骶髂关节处腰阳关、大椎穴等。
10.髂关节劳损(紊乱、半脱位、炎)
    骶髂关节是人体传递力至两下肢的枢纽,该关节与骶丛和部分腰丛很靠近,关节或软组织发生病变时,容易累及腰骶丛引起严重的腰腿疼的症状,并向腹股沟和大腿内侧传导,本病多见中轻年患者屈曲位,部分病人出现泌尿系症状,尾骶肛门症状等。退行性骶髂关节炎此症多为中老年人,骶髂关节的关节面覆以透明软骨、滑膜和关节间隙及滑液,人到中老年,关节退变,骨质硬化,关节下端常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并局部形成炎症,刺激引起坐骨N症,临床表现大多骶髂关节局部疼痛,可向大转子及大腿上前方向传导。女多于男。髂骨致密性骨炎是髂骨的耳状关节部分的骨质密度增高,本病多见20-35岁女性常与腰臀扭伤或泌尿感染以后发生,多有分娩史,单侧或双侧,症状可数月,数年自行缓解,临床表现下腰痛或骶髂关节局限性疼痛,X线片所示,靠近髂骨皮质破坏致密成三角形,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疼痛自骶髂关节开始,好发青年外男性20-30岁,X线正位片骶髂关节模糊,关节软骨下骨质硬化,临床主要表现:腰背僵硬,隐痛,晨起时重,弯腰受限,治疗提示:髂后上下棘之间。贴敷选位:双侧骶髂关节周围。

膝周常见病
1、髌下脂肪垫炎(劳损)
    髌下脂肪,填充于髌骨、股骨与胫骨缝隙之间,附着于髌骨下1/2后方与髌韧带后方,略呈三角形,它由脂肪构成,表面覆盖骨滑膜,在髌骨处最厚,向两侧伸展,超过髌骨1cm逐渐变薄。作用:主要增加关节稳定,减少髌骨,髌韧带与关节囊与骨关节面磨擦,多因急伤和慢劳损,使脂肪垫发生炎症。主要症状:膝关节主动或被动过伸,可使疼痛加重,膝活动时有被卡住的现象。髌韧带劳损,髌韧带起自髌骨下端,止于胫骨上部的胫骨粗隆,其形态粗大,性质坚韧。作用:通过髌韧带牵拉小腿的胫骨使膝关节伸直,同时髌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作用。症状:开始膝部酸胀不适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痛,上下楼和半蹲,伸膝时疼痛加重,贴敷选位:两侧的膝眼穴,取穴方法:股骨的内侧髁、胫骨的内侧髁与髌韧带的内侧缘所构成的凹陷处叫内膝眼穴,股骨的外侧髁,胫骨的外侧髁与髌韧带的外侧形成凹陷处为外膝眼.
2、膝内、外侧副韧带劳损
    膝关节内、外侧的韧带是稳定膝关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侧的韧带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散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外侧的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外面,止于腓骨小头的外侧面,两者作用均为维护膝功能,保持其稳定。急性外伤和慢劳损均可致内,外侧的韧带劳损,在膝关节的内外侧可寻到明显压痛点,主要症状有膝关节活动障碍,走路呈跛行步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半月板为镰状纤维软骨,呈楔形嵌于胫骨平台和股骨内、外髁之间,周缘较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形似半月而得名。其功能为隔离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可吸收震荡,散布滑液,减少关节面磨擦,主要疼痛位置在膝内外侧。贴敷选位:膝关节内外侧的胫股关节间隙处贴敷.
3、变形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老年性膝关节炎)
    本症多见于50以上中老年人,女大于男,可继外伤、劳损或慢性炎症,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膝关节变形。临床表现:膝痛、关节交锁运动受限、开始活动或过度活动后疼痛加重、上下台阶疼痛以下台阶为重。膝压痛有的局限有的广泛,X线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胫骨嵴及关节骨缘增生,软骨下软骨板致密或小囊肿,关节挛缩畸形。贴敷选位:根据病变具体位置选压痛,疼痛点贴药。治疗提示:直角半半环指尖。
4、膑韧带劳损
    髌韧带起自膑骨下端,止于胫骨上部的胫骨粗隆,其形态粗大,性质坚韧。作用:通过膑韧带牵拉小腿的胫骨使膝关节伸直,同时膑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作用。症状:开始膝部酸胀不适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痛,上下楼和半蹲,伸膝时疼痛加重,贴敷选位:髌韧带局部.
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为镰状纤维软骨,呈楔形嵌于胫骨平台和股骨内、外髁之间,周缘较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形似半月而得名。其功能为隔离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可吸收震荡,散布滑液,减少关节面磨擦,主要疼痛位置在膝内外侧。贴敷选位:膝关节内外侧的骨间隙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疼痛点处.
6、膝部滑囊炎
    膝部是滑囊最集中的部位之一,有的与关节相通,有的完全封闭它的功能是在肌腱与肌腱之间,肌腱与骨骼之间,皮肤与骨骼之间起衬垫作用,膝关节滑囊炎的主要功能是减少关节面,肌腱关节、股骨髁之间的摩擦,主要包括的滑囊有:①膑上滑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之下②国窝滑囊:位于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③膑前滑囊:位于髌骨与皮肤之间④膑下滑囊:位于髌骨与胫骨之间⑤胫前浅滑囊:位于髌骨膑韧带与皮肤之间⑥侧副韧带滑囊:位于胫费腓两侧副韧带下面。贴敷选位:根据滑囊位置局部用药,哪痛贴哪.
7、国窝痛:
    国窝痛常与脂肪垫劳损并存,好发于中老肥胖病人,肥胖者,国窝内的脂肪隆起。久坐使屈膝肌群长时间处于短缩,牵拉致劳损形成痛性功能障碍。贴敷选位:委中穴,取穴方法当国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俯卧取穴。
8、踝关节扭伤
    临床较常见的是足内翻或足外翻崴脚等,多见内翻扭伤,症状多剧烈疼痛肿胀皮下淤血,青紫等等,踝关节有明显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贴敷选位:踝外侧相当于昆仑穴附近.
9、跟腱下脂肪垫炎,跟腱下滑囊炎
    跟腱下脂肪垫位于跟腱与距骨上方之间,跟腱下滑囊位于脂肪垫与距骨之间,跟腱下脂肪垫的深层,外伤与劳损可引起无菌炎症,产生疼痛,足跟上提疼痛加重。贴敷选位:跟腱两侧.
10、足跟骨骨刺
    于老年人发生率高,是组织退变老化一种表现,年龄愈大,骨刺发生率愈高,60岁以上为82.35%,足跟骨上的发生率和足跟痛发病率二者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故临床只少数人出现足跟骨骨刺引起的足跟痛,多单侧足跟疼痛。贴敷选位:足跟跟骨的前侧的疼痛点.